匠心筑梦 百炼成钢 ——记首届“首钢工匠”获得者王建斌

发布时间:2019-10-09 08:51:06

E0F7C4AB821649E4750B99D3B1D15268.jpg

王建斌自幼就喜欢小钻研、小改造,正是因为这份专注,使他在追逐钢铁强国梦想的道路上越走越平坦。


1984年,首钢技校毕业的王建斌先后在一炼钢、二炼钢、三炼钢从事炉前工、转炉炉长等岗位工作。2008年9月,随着首钢石景山钢铁主流程的搬迁,他来到了距离北京三百多公里的曹妃甸,投身到了首钢京唐公司建设的洪流中。一晃十年过去了,在那片热土上,他见证了京唐公司从沿海滩涂到钢铁梦工厂的巨大转变。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京唐公司的生产成本逐年降低、产品质量逐年提高,他也先后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


持续改进 精益求精


提起王建斌,不得不说的就是转炉碳氧积了。行内人都知道,转炉的碳氧积是评价转炉复吹效果和终点控制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碳氧积越低,在相同的终点碳的控制水平下,钢水的氧含量低,就有利于降低合金消耗,减少脱氧过程中形成的夹杂物,提高钢液纯净度,降低对炉衬的侵蚀。


身为炼钢工的王建斌,为了持续提升钢水质量,从2013年便开始了转炉碳氧积攻关,经过三年的努力,转炉碳氧积进入0.0020以内,这在当时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要想再取得新突破是难上加难。但王建斌没有止步不前,他将之前的研究“归零”,重新对影响碳氧积的因素进行梳理,查阅大量文献,组织到先进企业考察等。他带领团队总结底吹孔裸漏情况与对应碳氧积控制情况,开发了新型补炉方法;通过调整传统溅渣思路,优化转炉溅渣工艺,加入少量脱氧剂降低终渣氧化性等措施,保证了改质效果;通过动态调整中期低枪位溅渣位置,保证了后期高枪位炉底的粘渣效果;通过对转炉各个阶段底吹流量分段控制,保证了底吹效果;在试验阶段针对不同参数匹配,进行多次调整优化,逐步摸索出了最优参数,确保了最佳的复吹效果。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0月,2号脱碳炉炉龄6012炉,复吹比达到了100%,碳氧积0.00178,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降低生产成本5400万元。


追求极致永远没有终点,王建斌意识到降低碳氧积还有一定的空间,今年3月,1号碳炉役对转炉复吹系统进行了再次改善,重新优化了攻关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又对转炉复吹系统进行了优化,目前碳氧积指标已经降低到了0.00170。


扎根一线 创新创优


2018年,京唐公司为了平衡铁钢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对铁水消耗提出要求,废钢比例的增加给现场操作带来了一定困难,转炉喷溅时有发生,这也是行业内都较难克服的课题。为了解决喷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王建斌都“钉”在现场,有时一天一夜都不能合眼。两个多月过去了,他通过对氧枪枪位、加料方式、装入模式、复吹参数等进行调整,最终摸索出一套“打铁耗”控制喷溅最佳操作法,彻底解决了转炉的喷溅问题,铁耗攻关最低932千克/吨,实现增效3.36亿元。


一项项课题被攻克,一道道难关被跨越,更加坚定了王建斌向未知领域探索的决心,他的各项炼钢技能也越来越精湛。


在向高效化、低成本、洁净钢冶炼的进程中,“全三脱”冶炼工艺无疑是提高钢材洁净度的最佳选择,京唐公司是国内首家采用“全三脱”工艺、配备干法除尘的千万吨级钢铁厂。但由于国内尚无此工艺,国外的先进企业又进行了严密的技术封锁。在面临半钢开吹混气、电场“泄爆”、原辅料消耗高等问题时,王建斌却偏不信邪,心想,他们能干的我们也能。


为了突破瓶颈,他深入现场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摸索实践,终于制定出了“全三脱”少渣冶炼、少渣溅渣护炉、无氟化炼钢、留渣降石灰四种操作法,率先实现全三脱工艺“无氟化”炼钢,为京唐公司“全三脱”转炉工序工艺技术的开发起到了关键作用。大幅度降低生产辅料的消耗,其中转炉白灰消耗降低至16千克/吨,轻烧降低至8千克/吨,钢铁料降低089千克/吨,萤石降低至0千克/吨,铝铁消耗降低126ppm,报警提枪比例由原来的6.4%降低到了0.1%,泄爆比例由008%降低至0.001%,年度节省生产成本6500万元,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薪火传递 人才培养


王建斌常把炼钢比作炒菜,只有把调料、火候掌握好了,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特别是炼钢开炉的时候,火候的精准把握最为关键。10几年来,王建斌先后主持了首钢三炼钢、首秦、京唐五座转炉的开炉,并应邀到山西海鑫钢铁、湖南湘潭钢铁等知名钢企业主持开炉工作,得到业界好评。


王建斌在工作中积极做好“传、帮、带”,他知道,虽然现在都是高科技智能化冶炼,但一些操作经验也必须要传承下去。2013年,炼钢部成立了以王建斌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王建斌以此为平台,与每名徒弟制定长期的培养计划,让他们养成乐于学知识、钻技术、练技能的良好习惯,加强他们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力争使更多的一线操作岗位员工成为“能工巧匠”。经过多年努力,他带领一群年轻大学生先后完成了“300吨复吹转炉全炉役低碳氧积控制技术研究”“首钢京唐炼钢环保综合治理技术研究”“首钢京唐300吨转炉‘全三脱’冶炼自动化炼钢技术”“转炉低氧控制技术”等科技项目,分别获得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河北省三等奖、唐山市一等奖等荣誉;申请专利10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文章3篇,成功将实践转换为知识产权。先后培养出高级技师11名、技师9名,首钢劳模2名,首钢“三创”标兵1名,全国钢铁行业青年岗位能手1名,这些人才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王建斌经常勉励年轻人说:“只要我们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止步,在钢铁强国的道路上执着前行,我们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35年来,从“山”到“海”,王建斌长期奋战在基层一线,发挥着工匠的榜样力量,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执着筑梦首钢。他深知,检验一个炼钢厂先进不先进,最终要靠产品说话。王建斌说:“我将继续努力,创造出更佳优质的产品,为实现钢铁强国的梦想执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