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下长大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9-07-08 10:20:11

五一假日,和家人一起到首钢园游览。已近十年没有去过那里了,不知曾经熟悉的地方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

晨风依然是凉爽的,站在石景山脚下向东望去,远处影影绰绰的景物与近在眼前的以铁红色为主调的高大工业建筑交相辉映,使人震撼。

我的家就在离厂区不远的首钢家属区内,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里还是一片破旧的平房。我的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我家住的地方叫“工”字房,顾名思义,两排东西向的房子中间夹一排南北向的房子,组起来就是一个工人的“工”字。这类房子从建筑时间上算,只比“日本房”年轻一点,在当时也是老房子了。

与现在比起来,那时的生活很单调,可是我和小伙伴们从不感到寂寞,家属区的旁边就挨着首钢厂区,那里是我们的“游乐园”。记忆里的石景山没有现在那么整齐,但并不影响我们“游园”的兴致。“时间不负东流水,莫道青春也无情”。石景山脚下的少年慢慢长大,曾经的欢乐渐渐地淡忘……

沿着道路向东走,首先看到的是冬奥组委办公地。这里原是存放炼铁原料的筒仓,现在已被改造成极具现代风格的办公楼。再往前走就能看到高大的炼铁炉了,它的外观还保留着浓重的钢铁本色,这是工业时代的标准符号。二十几年前,第一次真正见到炼铁高炉的时候,我正在上学实习。身上穿着厚重的工作服,憋得喘不过气来,但我和同学们照样认真听着工人师傅的介绍,不时地看一下周围陌生的东西,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那时,上首钢的学校、到首钢上班,是我们那一代首钢子弟的不二选择。“首钢这么大的企业,哪也比不了”,那时候,父母时不时地就给我们“灌输”他们的认识。按照父母设计的路线,我开始了自己的青年时代。首钢的学校离厂区不远,骑车不过二十分钟。虽说是学校,但作为首钢的一部分,这里同样泛着浓浓的钢铁气息。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四年时光,也渐渐读懂了现实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我还经常到厂区现场实习。真正看到了钢花飞溅、铁水奔流,火红的钢条在轧机间往来穿梭的大工业生产壮观景象。那时的石景山下还建有首钢的另外一所学校,这里有我的许多老朋友,我们经常约在一起到山上转一圈。跟儿时的记忆不同,这时在山上向下望去,感觉首钢厂区比之前大了许多,新建了第二炼钢厂、轧材厂,还有很多新厂房。烟囱也比以前多了,密布在厂房之间,已显现出“十里钢城”的模样。同厂区的变化一起,周围的首钢人也在随之变化着。职工的收入越来越多,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很多家庭还陆续搬进了新建的楼房。生活越来越好了,大家的笑容也多了起来。那时的我真希望早点工作。

“咱们到上边看一下吧”,家人指着一座架在管廊上的长桥对我说。

顺着楼梯爬到顶层,眼前豁然开朗,北面的炼铁炉、秀池、冬奥组委办公区尽收眼底,南面的群明湖、大跳台、新首钢大桥依次排开,它们在石景山的映衬下显现出勃勃生机。此时的气象,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首钢颇为相近。那时候,二炼钢厂生产已逐渐走入正轨,三炼钢厂刚刚建成投产,很多新的生产线即将开工建设,身边的每一个首钢人都干劲儿十足。正是此时,我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了新建中的三线材厂。

我和师傅们并肩作战,一起研究设备、监督施工质量、琢磨操作方法,经常是连续几天吃住在现场。苍天不负苦心人,不到一年时间,一座现代化的轧钢厂拔地而起,并迅速达产,为首钢创效。我们没有停下脚步,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自身技术素质、实施技术改造,产线很快就突破设计能力,产量、质量、品种不断创出新的成绩,成为首钢钢铁产品的金字招牌。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从一名操作工人转变为基层管理者,在不同的舞台上贡献着力量。大多数首钢人和我一样,在成就首钢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首钢前进的步伐一刻不停,迁钢、京唐等现代化钢铁基地陆续建成投产,前无古人的钢铁企业大搬迁顺利完成,首钢人以“做天下主人、创世界第一”的气魄,不断实现新的飞跃。

“赏尽春光无限好,烟霞碧水醉亭芳”。沿路走过的每一处,都能让我回想起一段难忘的故事。走过“四块冰”,来到秀水池,几束低垂的柳枝随风摇摆。池的那边,办公楼、炼铁炉、空中管廊穿在了一起,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首钢的百年历史仿佛瞬间融化在了一池碧水之中,像一杯浓浓的香茶让人回味无穷,醉在其中。这种景象是我当初离开石景山厂区时所想不到的。

在首钢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我与很多同事一样,离开了奋斗近二十年的地方。曾经是那么的不舍,这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间操作室、每一寸土地都是如此的亲切、熟悉。即使停产很长时间了,厂房里、马路上仍依稀听到急促的脚步声、看到忙碌的身影、闻到熟悉的气息。这里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憧憬,浸透着我们的痛苦与欢乐、成功与失败。但终究是要走的,也终究走了!原本沸腾的厂区慢慢安静了下来,一辆辆印有醒目标志的通勤班车在厂东门与迁钢、京唐之间往来穿梭,载着那些为生活拼搏的人们奔赴新的战场。

令我们欣慰地是,首钢的钢铁事业仍在不同的地方发展着,汽车板、电工钢,还有熟悉的“面条加裤腰带”,显示着首钢的钢铁属性,并不断创出新的天地。石景山老厂区同样发生着变化,冬奥组委办公驻地、冬奥比赛项目场地、钢铁博物馆……老厂区华丽转身,成为国家老工业基地转型的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首钢老厂区,更是让全体首钢人欢欣鼓舞,对园区的发展充满无限的期待。

回望石景山,它依然安静地伫立在那里,那么的清秀,那么的端庄。一个个昼夜更替,一个个四季轮回,它默默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记录着脚下发生的每一个故事。它与这里的人一起欢笑、一起苦恼;与这里的人一起奋斗、一起荣光。它是首钢百年历史的见证者,它承载着世人对首钢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幽幽的石景山啊,你从未变老,滋润着一代代首钢人茁壮成长。巍巍的石景山啊,愿你永远年轻,与我们携手迎接新的世界,一起创造明天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