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发布时间:2021-03-12 08:37:32

一个大战略,在京津冀徐徐展开。

一张新蓝图,正从梦想照进现实。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发表重要讲话,对首都的管理和发展做出重要指示,对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重大战略部署。总书记讲话中唯一提到的企业就是首钢,指出“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就是具体行动。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做下去”。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回望“十三五”,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首钢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应势勃发、转型升级、协同发展中,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

服务京津冀,借势京津冀,融入京津冀。

好风凭借力。百年首钢不断书写着拥抱“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产业深度融合:在协同发展中示范引领

2015年7月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首钢搬迁里外一新》文章,全面介绍了首钢搬迁以后的发展势头、京唐公司融入当地的可喜变化和成果,展现了首钢做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者、示范者的风采。这是《人民日报》“京津冀协同发展·关注北京外迁企业”栏目中的第一篇报道。

一条钢铁产品与地方经济发展产业链形成——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作为入驻河北曹妃甸第一个龙头企业,首钢带动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极大地促进了曹妃甸矿石港、原油港、煤炭港等港口群的建设。京唐公司是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以“四个一流”为目标,保持定力,矢志奋斗,走出了一条在高起点上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和建设钢铁强国作出了贡献,被业界人士称为中国钢铁人的“梦工厂”。通过实施搬迁调整,首钢京唐公司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凸显出来。安置首钢北京地区停产职工8000多人,吸纳河北等地的4000多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并带动相关服务业1.2万人就业;与秦皇岛港务局、京唐港、河北省建投、唐钢合资建设曹妃甸30万吨矿石码头,与开滦集团合资建设煤焦油深加工项目,与冀东水泥公司合资建设水渣细磨项目。依托“临海靠港”优势,做好“海水文章”,建设四套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日产达到5万吨,每年可节约地表水1993万吨,海水淡化的副产品——浓盐水供给三友化工集团。一条钢铁产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带动了地方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加工制造、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重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首钢京唐二期工程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的重点项目,是京冀两地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也是首钢京唐做优做强、建设最具世界影响力钢铁厂的重要举措。京唐二期一步工程于2015年8月21日启动,2019年8月1日全面建成投产,产品定位高强度(超高强度)、高硬度、高抗应变能力、耐腐蚀的高端板材,开发具有一定独有性、专用性并替代进口的高品质板材产品。

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

首钢在加快发展自己的同时,也推动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首钢曹建投公司成立于2015年1月,是京冀两省市指定的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开发建设主体,承担示范区的投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任务。近年来,曹建投公司与京冀两省市政府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以疏解非首都功能、推进产业转移对接协作、加强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为重点,共同打造协同发展示范区。2018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先行启动区实现九通一平,满足企业落地需求;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具备全面开发建设条件。承建迁曹高速连接线项目(3595米)于2018年9月通车。协同配合地方政府签约23个产业项目,签约投资额177亿元。围绕先行启动区和曹妃甸新城建设,打造中国绿谷特色小镇,“首堂·创业家”获北京市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奖励,取得良好销售业绩。建成全国首座零能耗被动式幼儿园,积极打造装配式科技示范小镇。曹妃甸园区开发建设稳步推进,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按照先进制造业转移基地的定位,积极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

发挥产品优势助力雄安新区建设——

设立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首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为雄安新区建设作贡献。京唐公司近千吨优质镀锌板应用于“雄安第一标”之称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镀铝锌产品应用于雄安高铁站屋面建设;通钢公司成功开发生产了HRB500E大规格抗震钢筋主要供给雄安新区高铁站、天津地铁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深得市场好评;地勘院应用先进的“地基基坑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助力雄安站建设。

长钢公司成为首批入围雄安新区大宗建材集采服务平台钢铁企业,矿业公司生态恢复治理项目生产的绿色建材应用于雄安新区城市建设。

助力天津市高端制造业发展——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汽车工业和高端金属制品的重要生产区域,拥有多家整车制造和配套企业。“十三五”期间,天津首钢钢贸公司作为首钢在华北区域的营销前沿,积极推进首钢高端汽车板与区域内北京奔驰配套(天津)、宝马配套(天津)等国内外一流汽车制造企业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打破国外垄断层层壁垒,每年替代进口高端汽车板超过3万吨,每年为天津地区增加高端汽车板加工配送量超过10万吨,为区域内高端制造加工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三五”期间,该公司为天津市上缴利税从2016年到2020年增长163%。

回望“十三五”,首钢扎实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北京率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主体,成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平台和纽带。

打造创新高地:在协同发展中加速崛起

融入其中,奉献其中,受益其中。首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发展为首钢扎实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空间,促进了首钢加速崛起。

“产品结构更合理,品种规格更齐全,市场竞争力更强”,建设京唐二期工程是首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项目,也是首钢产线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的重点项目。该工程在推广应用一期工程220项先进技术的基础上,优化和改进技术54项,开发研究创新技术50项。其中,采用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开创国内乃至亚洲先河。MCCR(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配备世界首台套新型全无头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引领未来薄规格高强热轧带钢绿色智能制造新趋势、新方向。升级改造后的中厚板产线瞄准高强度(超高强度)、高硬度、高抗应变能力、低磁或无磁化、耐腐蚀的高端板材,使京唐产品结构更合理,品种规格更齐全,市场竞争力更强。2020年上半年,MCCR产线连续突破日产纪录,3500毫米产线、4300毫米产线双线完成产量突破100万吨,高强镀锌线产品规格不断向宽薄、宽厚、窄厚方向拓展,DP1180、CP1180、DH1050等一批具有高附加值的超高强钢陆续下线,京唐二期工程一步项目建设打产取得良好开端,新产线达产达效。

在协同中共赢,在共赢中崛起。“十三五”时期,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京唐二期一步工程全面建成投产,进一步推进了首钢钢铁业的转型升级。在此期间,首钢顺势而为、乘势借力,真正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地处河北的首钢股份公司、京唐公司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从生产领域扩大有效供给,加强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加速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产品结构向中高端突破

顺势而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首钢实现了自身转型升级,也促进了河北地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股份公司、京唐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通过强化产品研发、提升制造能力、调整客户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高端领先产品产量实现翻番,三大战略产品产量增长40%以上,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三。汽车板年度总量迈上300万吨级,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二;合资品牌供货量增长105%,成为宝马、北汽、长城、吉利等客户的主要供应商,日系汽车和上汽大众供货从无到有;产品强度等级由780MPa拓展到1200MPa;锌铝镁产品和免中涂外板实现“领跑”;“十三五”累计出口比“十二五”增长三倍。电工钢无取向产品连续六年单体工厂产量全球第一,家电领域市场占有率49%,超薄规格取向电工市场占有率连续两年国内第一;三款新能源驱动电机用产品全球首发。镀锡镀铬板产线产能利用率达108%,国内排名第一;成为奥瑞金、中粮等龙头企业的稳定供应商,实现了国内高端客户全覆盖,产品批量出口美国、意大利、泰国;DR材实现DR-9M以下级别全覆盖,一次材最薄供货厚度0.12mm,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创新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

让技术领先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首钢持续打造技术领先优势,推动质量提升、产品升级、成本降低、服务优化。改进派驻站模式,构建了“一院多中心”研发体系,强化技术研究院与基地的协同,在产品开发和工艺攻关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京唐特大型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突破55%,股份全炉役碳氧积均值0.00148,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立质量问题挂牌督办机制,围绕产线瓶颈、产品质量缺陷开展攻关,解决了一批重点难点问题。研发新产品210项,其中,5项新产品实现全球首发,30项国内首发。汽车板用增强成形性双相钢DH590—DH980、高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35SW1700H和25SW1250H、汽车用复相钢CP780CP—CP1180、超高强度热轧酸洗复相钢HR800CP—1000CP等产品实现系列首发。460MPa级耐火耐候钢钢板、螺栓和配套焊材实现成套首发;双相车轮钢SRS650的首发,使首钢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第四代轻量化轮辐和轮辋全套钢材的供应商;动车组车轴钢EA4T的首发,打破了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免涂装塔架用钢SQ420H、双面搪瓷钢SRT480、不锈钢复合板等首发产品在绿色化、长寿化、轻量化等方面优势明显,引领下游产业升级作用逐步显现。

回望“十三五”,首钢借势京津冀,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在加快产线升级、产品创新和推进科技创新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重要步伐,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在协同发展中共享蓝天

绿色是首钢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也是首钢可持续发展的张力和活力所在。作为绿色发展的典范,首钢为京津冀打好蓝天保卫战作出了更大贡献。

“十三五”时期,首钢站位京津冀协同发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立足秦皇岛国际旅游城市定位,结合钢铁去产能要求,对首秦公司做出停产转型的重大战略决策,全力打造中国汽车运动文化示范基地。2018年7月12日,首秦公司钢铁全流程停产仪式举行,标志着首秦公司顺利实现安全、稳定、经济停产,迈入搬迁转移转型发展新阶段。2019年8月16日,秦皇岛首钢赛车谷开园试运营,首秦公司迈出转型发展第一步。首钢赛车谷围绕秦皇岛旅游城市定位,坚持“高端、特色、集成”原则,完成核心区规划调整,搭起卡丁世界、赛道、综合秀场等核心框架,国内汽摩特技表演领军品牌“华家班”、知名超跑训练营“恩佐超跑”入驻园区。成功举办多场国际、国家级汽摩赛事,初步形成了赛车谷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目前,首钢赛车谷已入选“河北省重点项目”和“河北省体育产业示范单位”。

回望“十三五”,首钢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觉地走出了一条治理污染、绿化环境、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成为中国钢铁企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打造循环经济、实现绿色发展的典范,让京津冀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投资绿色环保提升区域发展内涵

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也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十三五”时期,首钢基金公司投资了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将生产基地引入曹妃甸,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朗泽新能源独创的先进技术可以将钢厂煤气转化为清洁燃料乙醇,提取蛋白饲料、压缩天然气。这一技术的可复制推广性,既可以推动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颗粒物排放,有利于京冀地区大气环境改善;又推动钢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大大提高工业尾气的利用价值,促进钢厂的增收增效。2016年,朗泽新能源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每生产1吨乙醇燃料就能减少碳排放约1.8吨,每年还可以为当地贡献税收3590万元,既拥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能够实现可观的经济效益,成为推动区域环境治理和行业发展的先进示范。

——全工序超低排放树绿色样板

生态环境协同,是协同发展的底线。位于河北省迁安市的首钢股份公司围绕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企业。“十三五”期间,股份公司通过努力,建设有组织在线监测数据监控和无组织综合治理管控平台,实施超低排放改造项目70个,实现全工序有组织超低排放、无组织综合治理,有组织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同比分别减少23%、64%、57%。经过国家环保监测总站57天的监测,全部达标,成为迄今为止全国首家通过全工序超低排放评估验收的企业。

——被誉为绿色转型发展的先锋

京唐公司始终把环保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对全流程废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高效回收、再资源化和产品化技术集成,实现了零排放,并通过深加工提升固废再资源化产品的价值。高炉水渣、钢渣、粉煤灰、除尘灰、轧钢氧化铁皮等各类固体废弃物,实现了100%循环利用。“中国钢铁工业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全国大气污染减排突出贡献企业”“国家环保部第九届企业类中华宝钢环境优秀奖”“第三批国家级‘绿色工厂’”……京唐公司被誉为绿色转型发展的先锋。崛起的绿色钢城,在与时俱进、拥抱社会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构建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产业

“十三五”以来,矿业公司秉承“高效、绿色、和谐”发展理念,培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着力打造京津冀绿色建材示范基地、资源型企业转型示范基地,形成千万吨绿色建材产能,绿色产品服务京津冀鲁长三角,助力城市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绘制出新时代绿色矿山建设图景。

与此同时,首钢北京园区遵循绿色生态和人居环境科学理念,充分尊重原有工业遗存风貌,把老首钢的“素颜值”与新园区的“绿颜值”完美融合,使园区规划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已被纳入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成为国内首个C40正气候样板区,获得国际绿色建筑大会“2017年国际绿色建筑先锋大奖”;首钢还把发展环境产业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建设北京市鲁家山循环经济(静脉产业)基地。

圆满收官“十三五”,奋力开启“十四五”。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行者、示范者、引领者,首钢扎实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将继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汇聚奋进力量,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