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创新驱动加快培育形成新业态

发布时间:2021-02-24 08:50:12

2021年崭新开篇,“十四五”翻开第一页。回首“十三五”,与北京共生共存了100年的首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首钢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在钢铁领域创造了不可磨灭的辉煌,如今重装上阵,以创新驱动创出了一片新“大陆”,在服务城市中默默奉献,脚踏实地践行国企的担当与责任。

过去的五年,首钢快马加鞭培育发展新动能,一系列改革举措向纵深推进,在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城市服务上取得了众多成果。

过去的五年,“首钢制造”向“首钢创造”的转型,城市中越来越多的首钢元素映入人们的眼帘,首钢品牌延伸至老百姓的身边。

过去的五年,百年首钢这棵苍天大树,通过创新驱动萌发出新枝芽,结出丰硕的成果,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五年来,首钢创新驱动业态之变,围绕城市发展、政府所急、百姓所需,推动新产业发展,培育新业态动能,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正以全新姿态在新时代留下自己的烙印。

立足环保产业

致力一流环境综合服务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民有所呼,党有所应,企有所为。从首钢北京园区出发,往西20多公里外的门头沟潭柘寺镇,首钢环境公司打造了目前世界上单体一次投运规模最大的垃圾发电厂——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北京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日处理能力3000吨,占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的1/8。

跟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首钢在产业转型中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扛起国企社会职责,在北京市政府大力支持和合作下,鲁家山垃圾焚烧厂坚持“紧凑、节能、环保、先进”的布局原则,项目设计“首次使用机械式蒸汽再压缩蒸发器技术,实现全厂废水零排放”“首次使用空冷技术,与传统水冷相比节水80%”“首次使用抽汽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实现热电联产”等先进技术实现各项环保指标全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按照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0.1ng—TEQ/立方米),运行时炉内实际温度达到983℃,停留时间也超过2秒,二恶英在炉内已经分解。项目采用循环经济模式设计,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将循环经济的理念植入加工运行全过程,在项目设计与实施中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此项目极大地缓解了城市垃圾处理的压力,成为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有力支撑,实现了环境人居共处的和谐关系,真正成为支持城市公共事业发展和服务城市百姓的绿色产业。

环境公司成功复制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模式,在山西长治建成并投运日处理能力10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成为首钢在北京地区以外发展环境产业的重大突破;成功中标并筹建河北永清城乡静脉产业园特许经营项目,将极大丰富首钢环境在省、市、县三级循环产业园区运营和管理经验。

“十三五”以来,首钢环境公司凭借多年环保领域实践经验,已形成以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城市固废资源化处置、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及生态修复三个主营业务,环保工程建设、环境监测服务两个支撑平台的“3+2”产业发展模式。

生物质垃圾处理量每年超设计能力10%以上,超设计能力约20%;建筑垃圾处理项目生产规模和效益不断攀升,再生产品成功应用于大兴国际机场高速、国家速滑馆、滑雪大跳台等200余项工程建设;建成国内第一个年处理能力18万吨钢铁冶金工业污染场地土壤热脱附修复示范项目,挂牌成立北京市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处理土壤修复160万吨,有力保障了首钢北京园区、贵钢园区开发;在贵州省贵定建成全球首个可移动式电磁波修复有机类土壤示范项目,成为集研发、工程咨询和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工业污染场地土壤治理及生态修复高新技术企业;环保工程建设平台服务于各大钢铁企业,脱硫技术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市场化运作环境监测中心,与北京等多省市企事业单位建立服务合约,检测能力涵盖废水、废气、土壤等100余项。

作为首钢集团城市综合服务商环保板块重要承载平台,环境公司聚焦“政府关注、百姓期盼”的关键环保领域,发挥创新驱动优势,不断扩宽环保新领域,承担并参与国家、科技部和北京市多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多项成果获奖;主持或参编多项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技术指南;建成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实验室,获得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CNAS);挂牌成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

变废为宝,利国利民。再生资源的利用率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全面的科技水平和环保意识。首钢再一次站在循环绿色产业链的最前沿,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保护环境服务城市开辟了一条突围之路。

进军静态交通  

双轮驱动为民生布局

“十三五”以来,首钢积极在城市综合服务业领域谋划布局,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创新性地打造城市静态交通产业生态链,在进军停车领域呈多点开花局势,为北京和全国其他城市解决停车难问题作出贡献。

在首钢“打造城市综合服务商”的发展战略框架下,借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合首钢城市运营业务,实施产业结构调整,首钢城运公司应运而生,通过创新驱动、持续研发满足不同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打造低成本、高效率、模块化、智能化的城市静态交通创新发展之路。

城运公司取得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PPY-GJ型三层及以下平面移动类机械式停车设备”制造许可证,成为国内首家研发制造公交车等大型车辆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企业。北京首嘉钢结构有限公司将作为城运公司的下属全资子公司,先后完成了首钢办公厅、首钢医院立体智能停车库建设,是国家重机协会停车设备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和全国起重机标委会委员单位,中国市政协会停车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

城运公司目前已具备六大系列十三种机械式立体车库、两种公交智能立体车库及自行车立体车库的设计与制造能力,致力于为解决城市停车难提供智能化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冬奥张家口、首钢滑雪大跳台立体智慧停车项目和北京明月湾公交智能立体车库等得到学习强国北京学习平台、《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首都建设报》等社会媒体的广泛报道。

“十三五”期间,城运公司实现北京市公交立体车库改造项目100%承揽,积极推进其他城市公交立体车库项目市场开发,同时完成多项专利申报,承担编制《客车用机械式停车设备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申请主编制《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停车设备》行业标准,参编“浙江制造”标准1623—2020《升降横移式非机动车停车设备》等多项团标。

蓄力勃发、谋划长远,“十四五”已经到来。站在新起点,城运公司将进一步稳固市场拓展布局、深化体制改革、夯实基础管理,以机械立体车库研发高端智能化为核心,全面聚焦立体车库多元化、智能化、高附加值产品,成为国内一流机械立体车库加工制造商。

首钢进军静态交通充分体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治、进”的总体要求,实现了国家支持政策、市场化政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相结合,以全新面貌打造“首钢服务、首钢品牌、首钢创造”。这其中,首钢基金公司通过拓展产业新领域、探索运作新模式、开创服务新举措,使产融结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首钢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公司首长国际更名为“首程控股有限公司”。作为首批于香港上市的红筹股之一,“首程控股”的更名展现了首钢坚定转型停车资产经营管理和城市更新基金业务的决心,首程控股成功转型背后,也是股东首钢基金信心的体现。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是国家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首个落地的重大项目,被喻为首都的“新国门”。“首程控股”在60多家企业参与的竞标当中,以商务和技术分双冠的优异成绩,成功中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的经营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是我国机场停车领域首个PPP项目,也是首个由产业基金牵头的基础设施PPP项目,参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停车楼项目,是首钢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国企在供给侧改革积极作用的重要举措,也是首钢向城市综合服务商转型的有力落实。

目前,“首程控股”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上海、成都、贵阳等重点城市同步发力的市场格局,在全国拥有机场、火车站、医院等公共设施里签约和管理的车位数超过10万个。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都国际机场、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贵阳龙洞堡机场、博鳌机场停车楼项目,成为国内最大的机场停车楼运营商。“首程控股”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停车资产管理公司,将不断优化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业务体系,利用高效信息化手段打造智能化运营服务,构建市场化运营管理团队,形成产业规模。

“十三五”时期,首钢基金深耕停车产业,探索出通过产业投资和运营双向赋能打造停车产业链的新模式。首钢基金打造首程控股停车产业整合收购平台,并坚定深入参与产业整合,通过企业的精益运营带来巨大的价值提升,将在未来的停车产业整合中提供很好的范例。

聚焦能源革命  

谱写清洁能源新奇迹

2014年,我国提出能源革命,将能源战略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进能源革命。能源革命,是在能源领域进行较大的改革,侧重发展清洁能源。

跟随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的脚步,近年来,首钢朗泽公司突破重重技术难关,掌握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技术,在生物清洁能源领域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为“十四五”时期大力推进能源革命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首钢朗泽公司全球首套4.5万吨/年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在首钢京唐公司顺利调试,成功产出浓度为99.5%、符合国家标准的液体燃料乙醇。工业尾气在发酵罐中通过微生物发酵反应,由气态高效转化为液态的清洁能源,使对环境产生污染的资源进行高值化利用,成为高附加值的燃料乙醇等产品,利用工业尾气通过生物技术转化清洁能源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涉及多个领域诸多困难,在此之前全球尚未有工业化应用的先例。首钢朗泽公司,自主创新技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对工业尾气处理和传统燃料乙醇生产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实现了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也为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原料的多元化开辟一条新的技术路径。首钢朗泽公司全球首套4.5万吨/年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荣获“2018—2019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

此项技术相比于传统粮食发酵产乙醇,优势明显。粮食发酵产乙醇大约3吨粮产1吨燃料乙醇,受制于粮食原料不足以及粮价攀升,粮食燃料乙醇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首钢朗泽公司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与粮食制燃料乙醇相比综合成本降低约30%。与钢铁工业尾气燃烧发电相比,生物发酵制乙醇产值是发电2倍以上,经济效益约是发电的3倍,能源利用效率提高1倍以上。同时,利用钢铁工业尾气每生产1吨燃料乙醇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9吨,燃料乙醇产品应用到汽油中还可实现二氧化碳二次减排1.5吨,综合二氧化碳减排量为3.4吨/吨乙醇。首钢朗泽公司的4.5万吨/年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可利用转炉气约3.6亿标立方米,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5.3万吨。

攻坚磨剑、毕露锋芒。首钢朗泽公司工业尾气转化为燃料乙醇的生物发酵技术,不仅是目前国内唯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家实现产业化运营的企业,以生物科技谱写了钢铁企业的能源奇迹,实现了从传统产业到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首钢朗泽公司先后与包钢集团、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与其他多家钢铁企业的洽谈合作也在进行。同时,首钢朗泽公司工业尾气生物发酵制燃料乙醇项目分别落地广东、宁夏、内蒙古、贵州等。

目前,工业尾气制燃料乙醇项目已进入国家生物燃料乙醇产业总体布局,被国务院常务会议列为产业化示范项目。中国工业尾气资源丰富,钢铁冶金、石化、炼油、电石、磷化工等行业每年至少可产生约1.2万亿立方的工业尾气,利用10%工业尾气可生产燃料乙醇约1000万吨,首钢朗泽公司将在清洁能源的道路上一路高歌。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十四五”时期,首钢朗泽公司将继续秉承践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以西北、西南为重点,快速向全国推广复制,形成规模化和区域化效应,促进区域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不断降低,为实现我国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回顾历史,首钢曾因改革而兴盛;展望未来,首钢也必因创新而常青。首钢作为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国企始终是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引领者,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赋予企业新的活力,以服务之新,固城市之基,时代造就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创造了时代。

站在“十四五”的起点,首钢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旗帜鲜明地把创新作为立企之本、发展之道,牢牢抓住新模式、新路径、新产业不断涌现的历史机遇,将“养马”机制转变为“赛马”机制,通过持续的改革创新,不断清晰产业发展模式,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推进首钢健康可持续发展,打牢首钢高质量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