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匠心 钻研逐梦 ——记首届“首钢工匠”获得者秦涛

发布时间:2019-10-23 09:00:09

【人物档案】

秦涛,数控车工高级技师,现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山机械制造厂车工。曾获得全国钢铁行业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秦涛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参加工作以来,秦涛一直坚守在机加工一线,潜心钻研,勤学苦练,技能精湛,先后总结最佳操作法80余项,改进工艺200多项次,发表论文20余篇,他发明的活套轮加工工艺大幅提升了加工效率,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他带领团队完成皮带轮通用程序的开发,制作德国进口破碎机轴承,进行运输部自翻车轴承改造,在一系列加工精度高、难度大的大型备件的加工与修复项目中,秦涛带领团队成员一路披荆斩棘,收获累累硕果。


【获奖感言】

从事机床操作26年了,尤其是对数控加工情有独钟!26年的坚守让我明白:是脚踏实地、不离不弃的坚持,是敬业奉献、提升技艺的专注,是品质至上、传承创新的毅力,助力我成为一名工匠。一切成绩,都是对过去的肯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传承和发扬首钢精神,加倍努力,为首钢发展多作贡献!”


学习技术没有捷径,勤学苦练才得进步。1993年3月,内燃机械专业毕业的秦涛,已经在家乡的学校做了三年的“孩子王”,他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抱着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从东北来到首钢矿山机械厂当了一名车工。从教书育人的老师变为一无所知的“徒弟”,再到受人尊敬的大师,秦涛用26年“钻”进矿机一线,为“工匠精神”填写了生动注脚。


入行容易优秀难


刚入厂时,在师傅的指导下,秦涛很快便掌握了C620车床的基本操作技术,走上独立操作的车工岗位。


1996年,秦涛负责1.6米立式车床加工,初次看到立车,遇到的难题是加工里孔时的“调稍”。秦涛说:“记得当时加工主动轮的里孔,马上没有多少加工余量了,稍还没调好,到下班点了。师傅们叫我回家,把剩下的任务交给倒班的师傅就行了。可我就是不甘心,留下来继续研究立车结构,后来终于弄明白了,原来是根据现在里孔的长度和大小头的直径差,计算出立车滑枕存在的角度,直接反向搬出这个角度就可以了。从此,再调稍,我一次就能够调好了。”


凭着这股钻劲,秦涛逐渐成了一名技术熟练、善想点子的好车工。他研制工装卡具,解决了用1.6米立车进行钻孔的难题;采用工件装卡找正的办法,保证了内孔加工的精度;研制设计自动定心胎具,显著提高了加工效率。2001年矿业公司举办车工技术比赛,秦涛获“技术能手”称号;2003年秦涛参加首钢技术比赛,获车工第三名。


“偷”学数控技术解难题


2001年,机械厂金工车间引进了两台数控车床,早就听说数控车床自动加工,又快又好,秦涛心里直痒痒,一股无形的力量把他牢牢吸引了过去。为了能向安装调试厂家技术人员“偷师学艺”,秦涛和工友商量调换了班次,改上夜班,白天就盯在现场看厂家技术人员调试安装。开始人家以为秦涛是车间派来打下手的,后来才知道他是主动跟着学数控的,十分敬佩。半个月后,他初步掌握了数控立式车床的操作,随后又学会了卧式数控车床的操作。


学必有所用,秦涛发现镗床上加工中心油孔的轴类零件费时费力,有时甚至出现钻头折断现象,取不出折断的钻头工件就会报废。秦涛想,如果改成用数控车床加工,既省时省力又不会造成钻头折断。可是如何进行程序的编制呢?他查遍了各类书籍,都没有介绍这种程序的编程。经过反复琢磨,一天,秦涛突然想到用数控车床上一个车削单一循环的指令G90。如果使用这一指令,把进给速度放大,不就可以实现大进给退出、快速返回进行下一次钻孔吗?终于,用数控车床钻孔的程序编制出来并获得了成功。


利用数控车床技术,秦涛完成德国进口破碎机轴承、运输部自翻车轴承改造等高精度、高难度项目。股份公司CCPP发电转子叶片风机叶轮属于重要备件,在其拆除修复项目中,秦涛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技术、装配、质检等人员召开现场专题会议,研讨修复组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