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培训的一次“破冰之旅” ——首钢第一期炼钢技师培训试点追记

发布时间:2019-08-05 08:47:41

第二炼钢厂是首钢改革开放的产物,开创了引进国外二手设备建设大型炼钢厂的先河。自1987年投产到2010年停产,二炼钢在累计产钢8300多万吨的同时,为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了宝贵的实践舞台,在企业管理方面,创造了一些有鲜明特色的经验,跻身国内先进企业行列,成为首钢改革发展的对外“窗口”。

1996年,为解决引进设备在建设和生产中暴露的矛盾问题,二炼钢不断优化工艺结构,进行了一系列工艺设备技术改造,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升。这时,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匮乏就成为制约二炼钢发展的新矛盾。

当时首钢生产操作系统还没有建立过高技能操作人才这个概念,就是在个别维修岗位如电工钳工,沿用多年传统办法的技师评聘,也在1992年停止了。

从全国来讲,钢铁冶金行业不但在技能标准制定时没有技师这一级,甚至在工资改革方案指导中,还人为地规定了高级技工的控制比例,这对我们高级技术工人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2001年,二炼钢一线工人高级工的比例是2.1%,所有生产操作岗位都没有技师,三炼钢情况也大致相同。

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从两个炼钢厂一线生产岗位里面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岗位操作技师,这在钢铁冶金行业不啻是一次破冰之旅。

事情要从2002年5月第二炼钢厂代表首钢参加的一次比赛谈起。

那是全国冶金行业炼钢工操作技能大赛,厂里非常重视,做了充分的组织,但由于我们的基础差,成绩还是很不理想,这引起了党委一班人的思考。

党委会上,结合对几个世界一流炼钢厂的考察,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我们深切感到,通过几年的引进,相当一些装备的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尖端产品开发上还是举步维艰呢?这真是一个切肤之痛。经过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硬件现代化绝不是企业现代化的全部,要完成对世界先进企业的赶超,现在要做的事就是,拿出这些年抓工艺设备改造的劲头来,迅速提升操作工人的技能水平。职工队伍技能素质上去了,才有可能实现目标。

此事刻不容缓,我们决定选择炼钢操作岗位开展试点,准备取得经验后,再推广到全工序。

经过与首钢培训中心和兄弟炼钢厂沟通,几个单位统一了认识,决定马上就干起来。

要办成这件事,面对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比如标准问题、师资教材问题、工学矛盾问题,还有相应的职称及待遇怎么安排,这些都需要细致仔细考量。但我们坚信看准的路子一定要走下去,我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在研究分析了国家和公司整体管理现状后,形成了基本思路,就是校企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运用集体智慧,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办学,先把第一期炼钢技师培训班办起来。

这是为完成搬迁调整,赶超世界先进的需要,是在首钢炼钢系统建设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决策。

我们成立了“技师培训试点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在专业部门的参与支持下,组建了专门的攻关团队,从管理制度、培训教材抓起,启动了紧张的筹备工作。

一是在培训教材上,对国家钢铁冶金系统职业技能鉴定标准高级工部分做了向上延伸,根据当前我们这里一线炼钢操作工人多为技校和中专生,基础理论知识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标准修订和教材选用上提出了一个思路,即紧贴一线生产组织、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的需要,适度超前,从国家教育“大专”课程中专业理论部分,按照冶金物理化学、金属学、炼钢学及相关知识几个单元组织设计。

二是在师资队伍组建上,采用专兼结合的方式,师资团队由首钢培训中心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的专职教师和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组成。炼钢系统几位老高工也承担了一些讲座任务。

三是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坚持专业基础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主题讲座结合,培训教学活动全过程都围绕这“两个结合”展开。

在培训效果的评价上,规定结业前,所有学员除参加实际操作“应会”考试测评外,还必须从本人所在岗位工艺设备升级改造、产品开发项目中选择一项课题进行自我研修,由教师具体指导,独立完成论文撰写并通过答辩。

经过首钢培训中心,第二、第三炼钢厂三个单位的紧张工作,2002年6月,首钢第一期操作工人炼钢技师培训正式拉开序幕。我们两个厂从高级工中推荐选拔了32名优秀工人,按计划完成了规定的400学时的培训学习任务,包括专业讲座、理论辅导和“技能考试测评”,以及论文答辩。其间,由于“非典”影响有所延迟,到2003年8月结业。最后有15人通过了严格的考核结业,他们都获得了首钢授予的首批炼钢岗位操作技师的职称。

首钢第一批炼钢技师的诞生,在国家钢铁冶金行业乃至制造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开拓和示范作用,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2003年5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高技能人才发展战略。2004年6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我们的炼钢技师培训试点以其创新性、超前性和高起点,在全国钢铁行业带了一个好头,受到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为首钢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方法等诸多方面的探索打下了基础,对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

炼钢技师班一期的15名技师毕业后在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中的大部分晋升为高级技师,有的还担任了技术管理领导职务。其中的突出人物如郭玉明、王建斌,由于业绩突出,分别被国家、行业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炼钢行业技术专家等荣誉称号。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为企业在炼钢操作岗位开展操作技术研修、技术攻关、带徒传技、推广最佳操作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郭玉明打破了传统氧枪控制理念,提炼出“郭玉明优化氧枪控制炼钢法”,成为首钢稳定转炉高效生产的操作典范,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王建斌工作室先后获得“少渣冶炼稳定转炉炉底残渣的溅渣方法”等多项国家专利。在他们的带领下,首钢炼钢岗位职工的操作技能实现了持续进步,通过学习新技术、新技能,为首钢搬迁后迅速掌握现代化大型转炉的操作规律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和保证首钢在钢铁冶金领域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