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坚守炼钢一线的“钢铁匠人”——记首钢京唐钢轧作业部炼钢操作王东
发布时间:2025-08-22【人物档案】
王东,49岁,中共党员,现为首钢京唐钢轧作业部炼钢操作。他带领团队成功组织超低磷钢的冶炼,成品磷最低达到了8.7ppm;作为技术操作牵头人参与转炉智慧炼钢项目,将操作控制关键难点结合至自动化控制模型,实现了三座转炉智慧炼钢成功应用,经专家团队评议,首钢京唐转炉智慧炼钢系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转炉智慧炼钢系统》荣获第四届智能制造创新大赛三等奖,首钢级科技奖1项,目前已授权及受理发明专利10项。
【工匠心声】
自1994年入职首钢以来,在这片钢铁的舞台上,我已默默耕耘31年。每一块钢铁都是我的伙伴,每一次锻造都倾注了我的心血。获得“首钢工匠”荣誉我感到无比荣幸,我深知,工匠精神就是对极致的追求,容不得丝毫马虎。从细微之处打磨精度,于高温炙烤下坚守品质。我愿继续秉持这份匠心,用自己的技艺传承钢铁意志,为首钢的发展添砖加瓦,让钢铁在匠心之下,闪耀出永不磨灭的光辉。
脚踏实地,练就过硬本领
1994年,从首钢技校毕业的王东,怀揣着对钢铁事业的憧憬,入职首钢第二炼钢厂,成为炼钢车间炉下工,如今已在转炉炼钢岗位上度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王东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工作的热爱,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炼钢专家。
那时的炼钢车间,自动化程度远不如现在,钢水温度、成分的判断,全靠炼钢工凭借经验和细致观察。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巨大挑战,王东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扎实的基本功是成为优秀炼钢工的基础。于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在炉下工作时,他认真观察每一次钢水的流出过程,仔细记录温度、流速等关键数据,琢磨其中的规律。
每次师傅们进行操作,王东都紧紧跟在旁边,目不转睛地学习技巧,遇到不懂的问题便虚心请教。
就这样,王东一步一个脚印,在不同岗位上积累经验。从炉下工到炉前工,再到助手、炼钢工,每一次岗位的变动,都是他成长的阶梯。1996年,他成为炼钢车间一助手,这一岗位需要更精准地把控炼钢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为炼钢工提供稳定的炼钢条件,也为他日后更深入地了解炼钢工艺、成为一名合格的炼钢工打下基础。
在不断实践的同时,王东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炼钢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在第十二届北京市工业职业技能竞赛中,王东凭借扎实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转炉炼钢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北京市高级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此后,他又陆续获得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首钢青年岗位能手、首钢技术能手等众多荣誉,并编写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大型转炉低萤石冶炼王东操作法》,成为首钢炼钢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勇挑重担,攻克技术难关
随着首钢的搬迁调整,王东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进入首钢京唐后,他全程参与了京唐二期工程三座转炉的安装、调试、热试等重要工作。其间,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协同专业人员,对炼钢工艺、设备参数进行编制审核,对设计图纸、施工方案及各项参数提出了大量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2019年3月,京唐二期工程进入关键冲刺阶段,但部分炼钢工序设备情况却不尽如人意,达不到热试要求。王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确保转炉热试顺利进行,他开启了“拼命三郎”模式,时常加班加点。在转炉热试前的一周时间里,他连续7天24小时坚守现场,从联锁条件现场确认、系统联锁试车优化,到开炉方案宣贯、首炉操作控制、应急预案推演等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经过不懈努力,2019年3月16日,8号转炉一次热试成功;4月20日,7号转炉也顺利通过热试;9月2日,6号转炉同样一次热试成功。三座转炉的热试成功,为钢轧作业部正式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勇于创新,为企业破解难题
进入生产阶段后,王东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继续探索创新。他结合现代化控制技术,提炼出一套适合的吹炼操作制度,通过不断优化转炉底吹布置,提高直出钢比例,他成功将冶炼周期从42分钟降低至34分钟,达到了一座转炉匹配MCCR产线高拉速生产的要求,每年可为公司增加效益570余万元。此外,还成功实现长寿命全炉役优良底吹,7号转炉炉龄最高达到8848炉,平均碳氧积达到0.00160,平均终点氧达到357ppm,转炉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在智慧炼钢项目推进过程中,王东作为操作负责人,充分发挥自己多年积累的转炉冶炼经验,与首自信技术人员打成一片,将冶炼关键控制环节技术自动化、信息化手段紧密结合,共同把转炉炼钢经验集成到模型、变成数据,指导冶炼过程。在冶炼过程中,他又汲取新的现场经验,并反馈到智慧炼钢模型中,成功实现三座转炉自动出钢、自动溅渣等所有模块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在智慧炼钢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言传身教,培育炼钢人才
王东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始终记得师父闫占辉的指导与教诲,也始终牢记传承的使命,积极投身人才培养工作。在首钢北京厂区原二炼钢工作的17年里,王东先后培养了12名炼钢工,其中3人已晋升为首钢京唐级技能专家。他不仅传授给徒弟们炼钢的技术和经验,更注重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他常对徒弟们说:“炼钢是个精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我们要对每炉钢水负责。”
调入首钢京唐后,面对二期新产线人员匮乏的现状,王东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又培养了18名炼钢工。其中,技师、高级技师7人,多人通过竞聘晋升为四班作业长。与他签订师徒协议的2名技术员,也在其悉心指导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刘敏晋升为钢轧部部长助理,成为公司的管理骨干。这些优秀人才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了首钢京唐生产和管理的中坚力量。
2022年,王东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持续深入推进炼钢作业区“一岗多能”人才培养工作,采用自编课件、现场指导、团队攻关和技能比赛等多种方式,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共有19人通过“一岗多能”测评,具备了多岗位操作能力。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作业区的生产灵活性和应急处理能力,在作业区面临缺员等紧急情况时,有效保障了作业区的稳定生产。
王东在炼钢领域深耕的三十多年,是不断追求卓越、践行工匠精神的三十多年。他从一名普通的炉下工成长为技术精湛的转炉炼钢专家,取得了显著成就,激励着更多职工在岗位上争做有追求的奋斗者。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为钢铁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