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的科技先锋——记首钢劳动模范、首钢城运首席工程师周春

发布时间:2025-08-08

在首钢城运的办公大厅,周春的办公桌上,摞着一叠设计图纸和研发日志,纸页泛着使用的痕迹,记录着他十余年科技攻坚的足迹。从公交机械式立体车库产品的“吃螃蟹人”,到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周春,这位首钢城运产品研发中心首席工程师,以实干与创新诠释着首钢工匠精神。2025年,他被评为首钢集团劳动模范。这份荣誉,是对他多年扎根一线、深耕研发、勇于创新的最好注脚。

敢为人先,“吃螃蟹”的第一人

十年前,首钢集团吹响转型发展的号角,提出打造“有行业影响力的城市综合服务商”的战略目标。面对城市公交车辆“停车难、占地多”的普遍难题,首钢城运成立专项研发组,立项攻关“公交机械式立体车库”这一国内空白领域,周春被推选为项目负责人。

这是一场没有前例可循的技术突围。周春带领团队在半年内完成了公交机械式立体车库设备一代产品的设计研发任务,然后仅用两个月又联合集团兄弟单位完成样机制作,并实现型式试验一次性通过。2019年,样机成功试运行,标志着首钢完成的国内首个公交机械立体车库产品,填补国内静态交通领域机械式停车产业的空白。

此后,他按“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节奏持续推进产品升级。从三代板链输送式平面移动车库,到四代双层智能充电式系统,不断刷新行业高度。其中,“平面移动式公交机械立体车库PPY/GJ型3层”和“PPY/TGGJ型5层”荣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证书;“高效低噪声公交枢纽站机械式停车设备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三等奖。

乘势而上,开辟技术新赛道

面对近年来传统车库建设市场下滑的趋势,2024年,周春又一次向“新”而行。他将公交立体车库的技术优势“移植”到重载立体仓储产品上,提出“智能、经济、高效”的发展目标。

周春带领团队,基于既有搬运技术,攻坚重型AGV设备的自主研发,融合智能调度系统,打造新一代重载仓储解决方案。仅一年,组织申请13项专利和多项软件著作权,其中5项已获授权;由他主导起草的4项机械式停车设备国家与团体标准相继发布,再次填补了行业空白。

在设备性能上,周春以提升系统稳定性和运行效率为突破口,优化核心工艺衔接,使设备效率提升9.7%、能耗降低10%、单位车位成本下降约4.3%。通过开发重载AGV、无人驾驶充电车、港口升降机、充电式电动自行车立体车库、“随便停”立体车库等成套技术产品,不仅为企业赢得1.5亿元订单,更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推动公司业务与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迈进。

匠心育人,锤炼团队力量

作为一名党员,周春始终坚持“技术为本、传承为先”。他为新入职员工量身定制成长计划,亲授从图纸规范到材料选型的细节,创办《科技简报》作为技术交流的窗口。

周春始终坚持“传承‘敢闯、敢坚持、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敢创新、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先后组织了重庆港口升降机、新疆红庙子公交首末站、首建智慧工地等项目技术交底工作20余次,前往施工现场进行技术支持12次,为项目开展及施工提供了技术保障。其中,新疆红庙子公交首末站项目的成功落地,助力首钢公交立体车库走出京城打响品牌。

周春的专业精神和务实作风,塑造了一支技术过硬、敢打硬仗的科研团队,成为推动公司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从公交车库产品的“0到1”到国家标准的起草者,从科研一线的奋战者到企业技术方向的领航人,周春的每一步,都是对首钢工匠精神的传承;他的每一项成果,都是首钢城运奋进发展的注脚。他,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先锋”,是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