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论坛倒计时 多个活动掀起文化消费新热潮

发布时间:2025-09-22

地坛书市上,不仅各类纸质书受到欢迎,“鲁迅同款毛背心”、文艺包装袋、创意冰箱贴等文创产品同样火热;曾经装有上千度高温铁水的高炉里,现在塞满了各类VR游乐设备,让游客沉浸式体验“上天入地”;一大批电影音乐会、影像沙龙及讲座交流等活动即将举办……2025北京文化论坛开幕在即,精彩纷呈的各类活动也带动了一波文化消费新热潮。

记者了解到,2025北京文化论坛将于9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办,本届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包括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0余场专业沙龙以及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围绕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视听产业融合破圈、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网络文化创新发展、尊重文明多样性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

作为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常态化活动,“我与地坛”北京书市已成为京城文化生活中最具人气的阅读品牌之一。步入地坛公园,书香扑面而来。据了解,2025年“我与地坛”北京书市主展场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350余家出版发行与文旅单位齐聚,展销近50万种出版物和文化产品,较去年增加约10万种。自9月12日开幕以来,地坛书市9天已迎来读者43.5万人次。

“地坛书市不仅延续了史铁生《我与地坛》的人文精神,更以‘传承、创新、共享、担当’为内核,成为推广优秀作品、培育青年作家、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何向阳表示,期待书市未来能进一步强化深度阅读引导,打造更多“文化+”融合场景,让不同群体都能在这里找到精神归宿。

文化消费的热潮,不仅出现在地坛书市,北京文化论坛带来的热度,在技术和市场的加持下,正席卷首都的多个角落。

在石景山区,以首钢园为核心,工业遗存成为了文化科技一体设计、一体部署的重要依托。最让首钢人引以为傲的“百炼高温、百米高度、百年高炉”钢铁一高炉里,在最大限度保留高炉原有结构和外部工业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广泛布局了5G、边缘计算、AR、VR、MR、AI、全息影像等科技,一高炉转身成为SoReal科幻乐园。

“首钢园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是全国首创的工业建构筑物‘企业作承诺、政府强监管、失信有惩戒’审批流程的生动实践,为全国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探索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石景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首钢园更是融工业文化、山水文化、奥运文化、创新文化于一体,聚力发展“科技+”“文化+”“体育+”多元业态,累计落地企业878家、科技企业占比超70%,2024年举办万人以上活动17场,累计入园客流量超1300万人次。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还体现在“暮鼓晨钟”的鼓楼中。“时间的故事”数字展上,在鼓楼纵横交错的中心券洞内上演的沉浸光影秀《共鸣》,利用投影畸变矫正技术和空间定点声场,将音乐、鼓声和缤纷的影像与宏伟的建筑空间相结合,更好地凸显了鼓楼的建筑结构之美。

“我们打造的鼓楼数字展,最打动人的就是在很特殊的古建筑场所之中,用特殊设置的技术和装置让我们看到了曾经消失的计时报时历史,更好地理解了中国人传统的时空观和宇宙观。”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数字遗产专委会主任贺艳提到,文化和科技要真正实现对话,而不是简单地将两种形式叠加。文化遗产的阐释主要服务于文化本身,要基于其核心价值,选择最合适的科技手段,以文化本身去打动观众,来实现对文化遗产本身价值的增值。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表示,文化应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科技的方方面面,而非仅局限于高科技领域。人们需树立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观念,从各个领域、细节到局部,充分展现科技与技术的应用,以实现整体提升。

“明年我们也计划启动一系列与高科技融合的展览项目,通过互动场景、技术展示等方式,为观众带来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全新体验。在当前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更多的非遗传承人能够与科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同时,我们鼓励非遗传承人利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设计理念等新知识体系,提升创作与设计的质量,最终进一步促进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王晨阳说。

发布媒体: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