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思维 用改革办法破局突围
发布时间:2025-10-22
在集团“三创”交流会上,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民革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也是百年首钢新征程上加快改革发展、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首钢场景的关键时期。同时要求外埠钢铁企业聚焦集团“钢铁制造业务要提升‘四个制造’能力,强化‘五大优势’”等要求,着力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特色钢铁企业。集团“三创”交流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绘就的蓝图,为水钢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明晰了路径。
作为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的企业,水钢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蓄势赋能的关键期,干部职工必须以“一引领两融合”为抓手,坚定不移坚持系统思维,在夯实基础管理上下足“绣花”功夫,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做足精细文章,用改革的办法破局突围,才能在保生存、谋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实现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
锻造过硬队伍,在强化执行上下功夫。执行力是推动各项工作进步的重要手段,要锻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优秀队伍,就必须在提升执行力上下足功夫。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十分严峻,经营任务艰巨,对干部职工队伍都是一种严峻考验。对此,水钢要在集团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把“建钢班子,带铁队伍”作为基本要求和实践准则,要求两级领导班子牢记“社会尊重、职工热爱、政府信赖”的企业使命,时刻铭记“在其位、谋其职、负其责、尽其事”的履职要求,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以“事不避难、舍我其谁”的担当,以“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以“精业敬业、苦干实干”的作风,找出破题的“金钥匙”、解题的好办法,把所有精力和心思都聚焦到降本增效、扭亏攻坚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冲锋在前,当好“施工队长”,深入抓好生产组织、经营管理、成本控制、超低排放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让“看准的事快定,定了的事快干,干就干出一流水平”的大河精神在水钢蔚然成风。持续强化公司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部门、单位之间的高效协同,做到令出必行、令行禁止,坚决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同时,各级管理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简洁高效,强化执行,团结凝聚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干好本职,争做对集团有价值的企业,争做对企业有贡献的职工。
强化基础管理,在夯基固本上做文章。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水钢将全面落实集团提出的“高水平的生产稳定是最大的降成本”要求,把严格管理作为工作常态,倒逼各项基础工作改善提升。着力于抓实精益制造、设备TPM等基础工作落地见效,消除设备微缺陷和“两源”问题,夯实设备基础。深入细致查找梳理生产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短板,切实查缺补漏,明确责任,严防死守,杜绝各类故障发生,确保生产稳顺。抓好超低排放、焦系统结构调整项目等立体交叉作业等管控,守好安全底线。深化组织机构改革,聚焦专业集中化、业务流程化、流程高效化,重点整治流程冗长、职责不清、效率低下等问题,从领导干部和两级机关抓起,从业务流程和制度管理抓起,刀刃向内、大刀阔斧、断臂求生,重塑流程、提高效率,完成综合改革目标和在岗人数持续减少、管理人员占比持续降低的目标,建设成为集团组织机构改革标杆。在这一目标要求下,今年以来,水钢中层机构(L6/L7级)减少7个,减幅28%;基层机构(L8/L9级)减少41个,减幅25%。同时,严格制度管理,严肃责任追究,抓实经济责任制刚性兑现,考核问责到事、到人、到底,坚决对敷衍塞责,动辄找理由、说困难、不作为的行为“亮剑”。
全员深挖内潜,在降本增效上激活力。近年来,在内外多重压力考验下,首钢水钢生存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对此,我们要始终保持主动思变、主动求变、以变应变的精神,统筹推进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各项工作,以良好的工作业绩、经营效果应对市场考验和挑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以极低成本、极稳质量为核心,在强化高炉稳定顺行的基础上,抓好铁前降成本和钢后增效益的各项工作。企业的本质是追求可持续的利润,市场不相信眼泪,更不会怜悯弱者,市场只认经得住考验的实力,只认企业的产品够不够硬、成本够不够低。因此,首钢水钢将继续坚持“经营目标不变、降本指标不减、工作干劲不松”,全面压紧压实降本责任,落实落细增效措施。深化对标对表,用好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打指标降成本的积极性,以岗位、班组、作业区小指标突破,促进公司经营生产大指标提升。认真开好对标分析会,认真对标行业、区域、集团先进,打开指标分析,挤干指标“水分”,抓实改进措施,真正把指标进步、降本成效体现在财务账上。发挥非钢保产作用、抓好业务板块成本控制,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坚持“问”在市场、“落”在现场,踩准市场节拍,紧抓购销两头市场创效益。
推进转型升级,在新质生产力上求突破。当前正处于总结“十四五”、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的重要阶段。对此,我们要在集团统一部署下,聚焦“十四五”我们“做对了什么”,“十五五”我们“要做什么”“要怎么做”等问题,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紧跟钢铁行业由“增量发展”到“减量优化调整、存量提质增效”的变化趋势,紧扣集团“做强做优主营业务和主导产品”要求,不断提升“四个制造”能力,着眼打造“技术创新是第一竞争力”,不断加大、加快产品研发的力度和速度,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产品转型、提升产品盈利比,拓宽企业转型发展道路。一方面,紧盯优钢比20%以上,吨钢增效20元、吨钢技术降本20元的目标,进一步在锚杆钢、Q系列、硬线60S—70S、72A、82B等成熟品种上提质放量,推进工艺优化、质量稳定、成本降低、渠道拓展,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体现优钢产品正效益。另一方面,持续推进40Cr、77A、82A、87MnSi等新产品开发进度,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力争年内小规模放量生产。经过努力,目前,首钢水钢优钢比已达22%左右,为产品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创新优化“制造+服务”,结合市场需求和区域优势,推进冷墩钢、弹簧钢系列产品开发,不断丰富首钢水钢产品结构,打造产品转型降成本、强质量、增效益的“增长极”。持续用好技术创新、数智赋能、绿色发展“三大利器”,加大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力度,不断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在收官“十四五”、擘画“十五五”的关键期,面对时代抛出的系列考题,回避与躲避不是办法,我们唯有以拼搏者、奋斗者的姿态,坚持“八个注重”经营方针,围绕“六项战略任务”持续发力,聚焦“六个基础”反复冲锋,以改革的办法破除前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瓶颈,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清除痛点、攻克难点,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经营韧性,在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中贡献水钢力量。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