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地采设备“护航者”——记首钢矿业马城项目提升作业区电气点检王宝林
发布时间:2025-08-06
【人物档案】
王宝林,39岁,中共党员,首钢技能操作专家。2008年毕业后,一直奋战在地采生产一线,2010年开始从事电气点检工作。他带领团队完成首钢矿业马城项目1号副井提升机罐笼自动控制系统、操作台权限识别等10余项科技创新项目,实现千米深井提升机一键式操作、电梯式运行,在国内地下矿山开采领域发挥了引领作用。曾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首都市民学习之星、首钢劳动模范、首钢之星、矿业公司先进职工、矿业公司青年工匠等荣誉称号,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公司级科技成果奖4项、公司级技术措施奖1项。2025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工匠心声】
作为一名基层职工获评“首钢工匠”,既是荣誉,更是组织对我的支持与信任。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展望未来,我将继续聚焦既定目标、项目建设、技术创新三个方面,深入践行“一引领两融合”,不断推动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与生产一线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为两级公司自有矿产资源有序衔接贡献力量。
羞涩与憨厚的笑容时常挂在脸上,质朴与踏实的性格是身边同事对他的印象评价。参加工作以来,王宝林一直奋战在地采矿山生产和建设第一线,从地表百米井塔到地下千米深井、从隆隆作响的提升电机到如轰雷贯耳的卸矿站、从寂然无声的配电室到车轮滚滚的电机车,他几乎把地采矿山各流程都干了一遍。在摸爬滚打中,王宝林从一名行业“小白”逐渐成长为别人口中的电气“高手”,堪称名副其实的地采设备“护航者”。
初出茅庐,崭露责任担当
2008年,大学毕业的王宝林被分配到正在筹建的首钢矿业杏山铁矿。面对井下艰苦的环境,有人选择了退却,他却坚持了下来。他阅读了许多电气专业书籍,缠着老师傅请教工作难题,沉溺于现场实践不能自拔。经过数年磨炼,王宝林成长为作业区骨干,他组织完成的地表及井下所有变电所的标准化治理,全部达到星级维护标准。
2014年,王宝林被调入提升作业区担任电气点检,负责副井、道砟及130号电铲区域电气管理与维护工作。对他而言,这又将是一个新的领域。
罐笼是职工进入井下需要乘坐的设备,相当于电梯。那时,王宝林总在思考如何才能让乘罐环境更加舒适。此后,他组织成员,为副井罐笼加装了电动罐帘、照明和电视,大大改善了职工的乘罐环境。此外,他还将电气原理图拷贝到手机上,一有空闲就认真研究。为实现破碎机润滑站远程启动,王宝林带头完成了电气线路改造工作;为实现无人值守,他积极组织完成副井各水平操车系统远程改造;为保证职工乘罐安全,他带头攻克副井无人值守点位候罐栅栏门自动开闭的技术难关……目前,他已带头攻克电气难题10余项,降低生产成本100余万元。
初战告捷,争做技能先锋
2018年,经过层层选拔,王宝林入选“首钢矿业杯”第二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电气设备点检员参赛名单。
在投入训练的第一天,王宝林就感到“压力山大”。与全国冶金矿山行业的近30名顶尖高手一起角逐绝非易事。在只有短短3个多月的集训时间里,除了要学习变频器、自动化调试、低压控制系统、原理图研究、高压供电系统、定值修改、参数设定等电气设备点检知识外,还要进行故障排查题目的演练,浩如烟海的备战题目、不计其数的操作频次并没有吓倒他,反而激发了他努力学习的斗志。
集训期间,王宝林白天研究实操,发现疑问做好标记,及时请教老师,晚上则学习理论知识。100多天里,王宝林没有休息一天,即使假期也不例外,只能让妻子一个人带着三岁的孩子。如此严格要求自己,王宝林对比赛志在必得。
10月15日,“首钢矿业杯”正式拉开帷幕。比赛中,王宝林稳扎稳打,不敢有半点马虎,正常发挥。但在高压供电考试中,却是“步步惊心”。比赛时间仅有15分钟,他在完成现场隐患排查、定值修改后,时间仅剩3分钟,此时还需要现场送电操作和远程遥控合闸。整个过程,王宝林几乎是跑步进行的,最终圆满完成了所有考核项目。
在第二天的电气传动与自动化控制考试中,王宝林不再紧张,沉着应对,出色完成,最终获得电气设备点检员项目冠军,被授予“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克难前行,争做领航先锋
2021年,因为工作需要,王宝林从杏山铁矿调入首钢矿业马城项目,继续从事他熟悉的提升机管理工作。
谈到刚到首钢矿业马城项目工作时的情景,王宝林至今记忆犹新。当时,项目建设正在紧张开展,每个点位都在争分夺秒地与时间赛跑。
1号主井作为项目建设关键线路,是井下矿石提升的重要环节,按期建成,直接关系着分步投产目标能否如期实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王宝林暗下决心:我所负责的区域决不能拖工程建设的“后腿”。为加快设备安装与调试进度,确保各项目标节点如期完成,那段时间,王宝林直面设备安装与土建施工交叉的客观实际,带领6名团队成员,分成2个工作小组,昼夜兼程。紧盯现场一线,逐台套、逐点位对照安装标准和技术要求,测性能、试效果、验数据、忙改进,即使在生病高烧时,也是在医院输完液,就立刻往单位赶。他总说:“我人在现场,心才踏实。”
设备安装完毕后,进入到难度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变频器调试环节。变频器作为提升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可以说是整个提升系统的“大脑”,涉及整流、滤波、逆变、制动、驱动、检测微处理等多个单元。但是,由于没有统一定式,需要结合工矿环境和运行要求,逐一对几百个参数进行测试与调整,才能保证系统投入后长周期稳定运行。这就要求参与调试的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其间,王宝林凭借对提升系统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和大量的现场数据,不断对照厂家提供的测定数据进行推敲,反复尝试各种优化方法,比如:怎样连锁才能更加安全、怎样运行才能更加节能、怎样优化才能更加高效,这些都是他脑子里每天在思考和琢磨的问题。凭借着骨子里不服输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历时15天,先后解决了编码器脉冲少造成主电机震动、高压柜连锁启停、水冷系统远程启动等问题,甚至许多设定方法连厂家技术人员看后都不禁啧啧称奇,心服口服地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首钢矿业马城项目3号主井设备安装调试的关键期,恰逢春节假期。为了如期完成局部投产目标,王宝林连续17天驻守矿区,从井下溜破系统的安装到设备联动调试,他与团队成员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最终提前3天完成任务。在1号主井提效攻坚中,他带领团队反复冲锋、分秒必争,优化皮带装载流程,将皮带装载总时间缩短至112秒,其中,缩短每次装载皮带运行时间5秒。这些简单数字背后,不仅是王宝林与团队无数次的方案推演和汗水浸透工装的坚持,更是对“责任”二字的无声诠释。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王宝林用技艺、激情、汗水和智慧,赢得了掌声。未来,他将继续朝着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现代化智能矿山的目标,坚持“一引领两融合”,不断推动新理念、新方法、新举措与生产一线紧密融合,以实际行动,为两级公司自有矿产资源有序衔接贡献力量。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