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磨细选中的创新之光——记首钢矿业徐鹏创新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5-04-23
徐鹏创新工作室成员正在进行选矿技术培训。
创新成果
徐鹏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11月1日,至今共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专业论文4篇。获北京市发明奖银奖,中国发明大赛银奖2项、铜奖1项,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工作室成员秉持“育先进技术、出优秀人才”理念,坚持向现场要课题,持续针对生产经营中的难点、堵点、卡点问题开展课题攻关,不断改进优化选矿技术,为加快企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室名片
徐鹏创新工作室有成员36名,张志学、马永杰、申春雷、乔亮评、方东峰、魏钰涵、裴庆轩、韩剑、高志胜、罗英、程建超、尹智月、王建伟、徐鹏、卢波、高富园、李明杰、王振全、付越、王得臣、张路南、王连松、窦一宁、李跃、刘永波、刘小林、李昱岑、裴海强、郭宝华、尹建勇、郭磊、刘政阳、郝庆斌、朱海亮、王浩宇、付泽安。其中首钢工匠1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13人、高级技师3人、技师5人,分为选矿组、机电组和自动化组。18年来,选矿技术创新工作室共完成课题336项,其中重点难点课题70余项,创效益7400万元。多人获得首钢劳动模范、首钢模范党员、矿业先进个人、矿山之星等光荣称号。工作室负责人徐鹏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冶金行业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冶金建材行业岗位能手、首都市民学习之星、首钢工匠等荣誉称号。
创新故事
首钢矿业水厂铁矿徐鹏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07年11月,是集选矿工程、机械制造、电气自动化等多专业为一体的复合型学习创新团队。工作室围绕提效率、增效益、稳质量、降成本,在选矿技术更新、设备使用维护、电气自动化应用等领域持续耕耘,有力推动了选矿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的深度融合,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搭平台,建强创新“主阵地”
2024年,徐鹏创新工作室完成了全面升级,设置四个主要功能区域,为工作室开展学习培训、课题攻关、对外交流创造条件,包括特种设备模拟演练区、工控机自动化编程区、主要设备学习区和渣浆泵实训基地。
特种设备模拟演练区。1∶1复制过滤区域抓斗操作系统,将相关电气原件从现场“搬到”屋内。安装LED电子显示屏,直观显示职工操作过程。设备声光报警装置,提醒职工操作错误。使用时,抓斗司机操作主令控制器,开闭电机及大小车行走电机控制柜内接触器等电气设备,实现不同作业流程的真实教学。
工控机自动化编程区。包含仿真试验台、PLC控制实验台两个部分。仿真试验台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选矿流程模型,PLC控制实验台可远程对生产中的控制系统远程打补丁和升级优化。两者相连,形成集触摸屏技术、变频器技术、电脑编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以及选矿技术于一体的工控机自动化编程区,作为开展选矿自动化课题攻关的“利器”。
主要设备学习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球磨机、磁选机、渣浆泵三种选矿主体设备的解体模型,岗位、修理人员可通过使用模型进行组装拆卸的练习,掌握具体的组装检修技术。
渣浆泵实训基地。通过实施胶泵间改造,将原有场地划分为教学区、展示区、拆卸区、组装区等区域,将其打造为集学习、教研、实践、创新一体化平台,被矿业公司命名为渣浆泵组装及技术研究学习基地。
出人才,培养创新“主力军”
徐鹏创新工作室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重要功能之一,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紧密结合岗位实际与工作任务,持续开展技能培训。
围绕岗位需求与修理技能,年初研究制定培训计划,定时定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2024年以来,已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6次,累计培训职工143人次。特别是生产技术点检王建伟,针对运转四班的磁选工与作业长,以“指标波动检查、判断及处理”为主题,进行了8人次的技术培训,同时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9次现场实践指导,显著提升了磁选工与作业长在稳定流程操作与指标控制方面的能力。
在学与用的结合中,技术人才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工作多次组织集控工流程操作培训,多名新入职大学生迅速成长为青年骨干,青工刘政阳、郭磊等人成为班组生产骨干力量。抓斗班利用特种设备模拟演练区开展专项培训,不仅加深了职工对抓斗设备电气原理的理解,还提升了故障判断能力。2024年4月,自主完成了3号抓斗小车大修工作,提升了设备性能,积累了宝贵经验,节省了7万元外委费用。电工班利用学习室模拟器材提升了PLC柜制作与配线技能水平,成功完成了新厂球磨机一键启停PLC柜的制作与安装。
工作室结合岗位工种实际,定时组织开展指标擂台赛、选矿工竞赛、抓斗工竞赛、钳工技能竞赛、电工技能竞赛等多种类型的技能竞赛。通过参加技能竞赛,一大批能工巧匠脱颖而出。骨干王建伟评为2024年度首钢模范党员,在“马钢矿业杯”第四届全国冶金矿山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表现优异,被授予全国冶金矿山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集控工刘政阳在第四届“矿业杯”选矿工技能大赛上拔得头筹。电工刘小林在水厂铁矿“铁源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电工比赛第一名。电气点检魏钰涵在水厂铁矿“铁源杯”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电气点检比赛第二名。
出成果,唱响创新“主旋律”
2024年,面对选矿老系统停机、新厂单转、人员大幅减少等诸多挑战,徐鹏创新工作室聚焦“智能选矿建设、提升台时效率、降低能源消耗”等重点领域展开技术攻关,为生产经营注入新活力。
工作室自主研发二磨段自动加球机,解决了人工加球的瓶颈问题,保证球磨机内良好球荷球比,提升磨矿效果,已申报专利。“二磨前提取合格粒级为流程减负”课题研究,全年降低选矿加工成本210万元。“耐磨材料阶梯性利用延长检修周期”课题研究,转变了甩尾漏斗维修模式,提高了设备完好率。“磨选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小抓斗”型执行器研究应用等课题研究,切实提升了生产效率。针对球磨机小齿轮轴承座油液外泄问题,工作室创新使用特种剖分式双环油封装置,使轴承运转寿命延长一倍。
近年来,徐鹏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群众性创新课题43项。伴随着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选矿球磨台时效率屡创新高,2025年3月份突破186.63t/h,创造历史新高。
育文化,打造创新“强磁场”
从20世纪60年代建矿伊始,水厂铁矿就一直坚持培育创新文化。2003年,水厂铁矿探索创建学习型企业之路,通过“十小促十变”激发职工创新潜能,建立了矿业公司第一个学习创新团队,营造了“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浓厚氛围。
在这样的创新文化氛围影响下,徐鹏创新工作室大力营造创新文化氛围,让工作室的人才、成果“走出去”,擦亮群众性创新品牌。
近年来,徐鹏创新工作室《选矿系统智能高效稳质经济运行研究与应用》获评首钢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全国机冶建材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获评一等奖;《一种磁滚筒自动分料控制装置》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荣获铜奖。
工作室日常加大宣传报道力度,扩大示范引领效应。负责人徐鹏个人典型事迹陆续登上《劳动午报》《工人日报》《工会博览》等多家媒体,参加“首钢人的故事”网络视频宣讲,宣传其深耕智能选矿建设的事迹。骨干成员王建伟的事迹被中工网、《劳动午报》等媒体刊发,展示了工作室的良好形象。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志之所向,无坚不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过去和未来接替承续,机遇与挑战并存同行。徐鹏创新工作室将继续秉持“育先进技术、出优秀人才”的目标和“人人是创新主体,处处有创新课题”的理念,围绕“选矿生产提质提效、青年人才培养成长”两条主线,持续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朝着建设自动化、智能化、节约化的选矿流程,打造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职工队伍,砥砺前行,不断迈进,让创新之光闪耀精磨细选,为企业创新发展奠定坚实技术基础、提供强大人才保障。
Copyright © 2003 shougang.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 2003
中国·首钢集团 京ICP备12019898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1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