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首钢人浓浓家国情

发布时间:2019-06-24 13:40:07

“进入2019年,首钢迎来建厂100周年,2月1日,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首钢园区视察慰问,给首钢干部职工拜年,听取首钢有关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作为首钢人,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倍感激励。这是百年首钢发展进程中的大事、盛事。今年,我们家也是喜事不断,我结婚有了温馨的小家;我们一大家子人为爷爷奶奶庆祝了70周年‘白金婚’,我爱人被推荐为中首公司‘十佳青年’称号……提起这些,就特别开心。”28岁的首钢博物馆筹备管理专业员魏澜向记者说着这些喜事儿,青春焕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喜事连连、家国同庆。魏澜一家的这些开心事里,彰显着这个首钢世家浓浓的家国情怀。魏澜和祖辈、父辈一家三代都是首钢人,爷爷魏立仁、奶奶东方洁参加了新中国成立后首钢的建设发展,父亲魏东虎、母亲钱利丽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首钢的腾飞,魏澜和爱人杨志鹏作为第三代首钢人,正在为首钢的明天奉献着火红的青春和无限的激情。三代人、三段人生经历,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方式,共同践行着爱党爱国、奉献企业的初心,诠释着代代传承的首钢精神。

讲述赤诚初心激发前行力量

在门头沟石龙工业区的一处居民楼里,魏澜的爷爷、首钢离休老党员魏立仁精神矍铄地打开门迎接记者。这位经历过抗日战争的老八路动情地说:“今年我96岁,我们党98岁;从我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起,到今天有81年的党龄,可以说,我跟着党走了一辈子!”

魏立仁出生于1923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同年入党;后参加安国县青年抗日救国会、冀中青救会,成为晋察冀边区冀中军区第六军分区抗联主任。解放战争期间,他被党组织派到北平开展地下工作,在中法大学做实习生;解放北平前夕,他组织纺织工、掏粪工、学生、菜农等开展罢市、罢课、罢工等活动,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贡献。解放后,他先后在宣武区、市总工会工作。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魏立仁对工业化强国一直充满向往,认为一个国家必须有钢铁,才能挺直民族的脊梁。1953年,石景山下巍峨的高炉和林立的烟囱召唤他投身首钢这片热土,从此,这个家庭开启了三代人的首钢情缘。

魏立仁在首钢担任生产处长时,发现有时因上情下达不畅而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建设,经过分析摸查,他和同事们编写了《“生产调度四步曲”工作流程》,即:一问清、二速办、三查校、四汇报。生产调度对来自领导的指示和基层汇报,必须询问、记录清楚,确认无误后立即办理,办理过程中要进行检查校对,实时掌握办理进度;事情办理完毕,立即向主管领导汇报。其后,魏立仁和同事们进一步总结,又对调度室提出“四个百分之百”的要求,一是接受任务要百分之百地明确任务内容和要求;二是要百分之百执行接受的任务,不打半点折扣;三是执行任务中要百分之百检查落实情况,不能有半点隐瞒;四是对执行完毕的任务,要百分之百向主管领导汇报。“生产调度四步曲”和“四个百分之百”落实后,在总调系统取得显著效果,首钢管理系统进行了全面推广。

五十年代末,首钢炼铁厂只有一台铸铁机,铸铁能力有限成为制约生产的瓶颈。魏立仁深入炼铁厂调研,了解炼铁、运输、铸铁、调度等环节,走访技术人员和生产一线工人,和大家一起认真记录测算各个工序技术数据,提出了“铁水畅流一条龙”竞赛方案。实施后极大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一方面,大家将每块50公斤的铸铁,逐步改为每块25公斤、15公斤的铸铁,缩短了铸铁冷却时间;另一方面,炼铁厂联合首钢设计院,将铸铁机前端铁水容器锅由浅槽式改为半圆形深锅式,还对铸造模具和流水线长度进行设备改造,提高了铸铁机的生产能力,解决了阻碍炼铁高产的难题。这一竞赛活动被《北京日报》进行了报道,苏联《红星报》也进行转载并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高度评价中国钢铁工人的聪明才智。

魏立仁90岁的老伴东方洁也是首钢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在首钢动力厂当电机卷线工,不仅能独挡一面修理大中型进口电机,还带出来一批徒弟,被誉为修电机的“能人”。老两口于1949年“五一”结婚,至今已经携手相伴走过了70年。今年“五一”节,满堂儿孙为他们举办了庆祝结婚70周年活动。

老两口虽然退休多年,却始终不忘初心,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始终关注着、支持着首钢的发展。去年春节前夕,魏立仁为曾经工作过的首钢矿业公司捐献5000元,用以救助矿山困难职工。老人说:“习近平总书记有关‘不忘初心’的阐述,让我心明眼亮;作为一名老党员、一个老兵,要珍惜新时代,离休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尽可能地再为社会、为企业做点事。”